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1:26:23    次浏览
近日公布的德州市第二季度空气质量通报中,乐陵市二氧化氮浓度为28微克每立方米,质量指标排名第一位,PM2.5、PM10和二氧化硫浓度质量指标也位居前列。该市有哪些有效做法?近日,记者采访了乐陵市委副书记、市长樊廷雷。改善环境质量,构建生态乐陵、美丽枣都记者:中央提出“绿色发展”理念后生态环保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,您对生态建设是怎样理解的?樊廷雷:绿色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,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并写入“十三五”规划,这充分体现出绿色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性。近年来,乐陵一直践行“既要经济发展、又要碧水蓝天”的生态理念,紧紧围绕“推进跨越发展、建设幸福乐陵、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”的总体部署,积极抢抓“两区一圈一带”的历史机遇,在生态保护、生态建设、生态管理方面走出了一条跨越赶超、科学发展的生态城市之路。尤其是德州被列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,乐陵作为全市对接京津冀的北部桥头堡,更是把生态环保看成一项政治任务,高度重视,毫不松懈。今年第一季度,乐陵PM2.5、PM10两项主要指标分列全市第一名和第二名,大气质量连续两年位居全市前列。记者:在生态保护方面,乐陵重点采取了哪些措施?樊廷雷:我们始终把生态保护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,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中心,全力推进大气、水、土壤污染治理等各项重点工作,全力构建生态乐陵、美丽枣都。抓结构调整改善大气环境质量。今年以来,开展了燃煤锅炉整治、建筑扬尘治理、散煤清洁化治理等12项大气污染整治工作,严格实施环境容量控制制度,严防“土小企业”死灰复燃,对93家“土小企业”坚决清理取缔,并对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11家企业采取停产、取缔措施;狠抓扬尘治理和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,确保气体的达标排放,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。抓防治结合提升水环境质量。把水污染防治作为环评的重要内容,对现有企业进行全面排查,对风险企业实行严格管理;实施了城区黑臭水体整治、循环经济示范园污水处理、跃马干渠人工湿地等10多项重点工程;加强对重点废水排放企业监管,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,进一步提高了水污染防治水平,推进了水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。抓环境监管提高土地污染治理水平。建立环境监控中心,对重点企业排污情况实施全天候监控,推行企业排污口管理办法,对重点企业排污口实行“七统一”规范化整治;加强了对涉重金属企业废渣处理情况的监督检查,严格管控农业生产过程的农业投入品乱用、滥用问题,规范危险废物的收集、贮存、转移、运输和处理处置活动。 聚合各方资源力量,构建大环保格局记者:大气污染防治是今年全市环保工作的重头戏,对此乐陵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?樊廷雷:首先成立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,由我任组长,并成立办公室,从环保、城管、住建等8部门抽调工作人员联合办公,彻底改变了以往环保部门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。同时建立环保工作联席会议制度,每月定期召开会议,各相关部门和乡镇(街道)参加,及时讨论解决每项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。其次强化责任落实。将具体工作任务职责落实到全市17个乡镇,形成部门督促指导乡镇具体落实、各部门联勤联动的大环保格局。三是强化环保督查。由乐陵市委、市政府督查室牵头,对大气污染防治、水污染治理、违规项目清理整顿、环境网格化监察等重点工作进展进行半月一督查,每周一通报,通过媒体对任务进展较慢责任单位曝光。对燃煤锅炉治理实行“一人一炉、责任到人”,乡镇堆场料场同样实行责任到人,通报到人,同时对工作开展不利的部门、乡镇负责人进行约谈、问责。记者:环保工作是政府的“一把手”工程,您直接分管环保工作有哪些体会?樊廷雷:生态保护工作,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。实践证明,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并不矛盾,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理应是发展与保护并存、发展与生态共赢。必须坚持规划先行,顶层设计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能“头疼医头、脚痛医脚”,就像水污染防治不单纯是治水的问题,只有把整个环保工作融合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里,坚持顶层设计、规划先行,才能便于整体推进。必须坚持政府主导,多方联动。生态保护涉及多个方面,不是一个部门、一个产业自身的事,在保护环境的过程中,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,协调各个方面、统筹各种因素,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,打好环境保护的攻坚战。必须坚持资金保障,多措并举。生态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,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,要想取得环境改善的实效,必须保证资金充足、持续投入,同时也要发挥宣传作用、建好长效机制,确保生态建管的提质增效。追求经济效益、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记者:下一步,乐陵环保工作有什么打算?樊廷雷:我们将围绕打造生态宜居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,完善规划设计、加大资金投入、完善基础设施、创新发展模式,努力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、地绿、水净的美好家园。充分发挥规划引领和调控作用,促进村镇整治科学有序推进,形成从城区、乡镇、社区梯次推进的科学规划格局。乐陵市级财政每年拿出专项奖补资金进行城乡环境改善,各乡镇街道加大资金扶持力度,形成资金配套的上下联动链条。对偏远村镇污水垃圾处理、道路设施建设从规划建设、资金筹措、优惠政策等三个方面给予支持,有效解决全市村镇污水垃圾处理问题。依托丰富的枣林资源,不断夯实农业生态经济的基础,努力形成高效生态农业、生态观光旅游、新型工业共同发展的格局,最终达到经济效益、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。□本报记者 王育恒 本报通讯员 闫科蕾 贾鹏